meiya语录
•你能够活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非但没有流落街头,步履维艰,反而吃饱穿暖,有工作,有朋友,这难道不是胜利吗?
•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
•“不正常”不会毁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那种不愿意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愿意承担责任,逃避困难,逃避选择,不愿努力让自己过上正常幸福生活的想法和行为才会真正毁了一个人的生活。
•没有谁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无论你多么不幸,总有别人和你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但人们活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中,经常看不到这一点。其实,只要看到这一点,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就开始了治愈之旅。
•接受事实,我们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解脱,同样,接受我们真实的父母,生活会变得轻松、自由。
•当我们愿意直面痛苦,不因害怕而选择逃避,而是迎上前去时,就一定会有所提升。人生就像一个“U”形,当你到达谷底的时刻,也是你开始有所提升的时候。
•我所谓的努力,只是因为我自己做事情缺乏条理,缺乏有效的行动力而导致的一系列的溃败后采取的补救措施而已,这有什么值得我感动和肯定的呢?
•也许我们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自己来自才华有限公司,我们的本事撑不起自己的理想;也许我们会认识到自己缺乏梦想成真所需的资源与坚持,在逐梦的过程中,我们败给了时间,败给了自己的惰性与懈怠;也许我们还会认识到自己完全不可能去拥抱理想……
•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完美生活,他人展现的生活或者我们展现给别人的生活,很多时候是经过修饰的,相比将自己的痛苦展现给他人,我们更愿意晒幸福。
•我很清楚此刻的奢华享受是我凭自己的能力换来的,不是因为我在单位里的职务,不是因为我依靠了哪个有钱的男人,也不是因为我用信用卡预支未来,我是真的很安心地享受属于我自己的奢华生活。
•30岁之后,努力投资自己的人开始蜕变,拥有了耀眼的头衔和高额收入的回报,而没有努力投资自己的人则可能原地踏铂或者越混越差,难以再跟上大部队。
•耐心,就是愿意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而又力量非凡的重复中去;耐心,就是能够克服做重复单调的事情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并在做事时持续保持平静从容的心态。
•罗永浩有篇文章讲自己是如何靠励志书坚持学英语的往事,其中提到一句话:“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句话简单直白,却道出了一个应对人生痛苦的重要策略:不怕吃苦,敢先吃苦。
•我们能发展大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现在做得不好,失败了,不是你不够聪明无法解决问题,只是你“还没”想到解决的办法。
•强大的女性应该团结在一起,让多数人知道什么时候我们都能活得很精彩,的丰饶更可以跨越时间。真正活出自己的女人,灵魂绝不会被他人绑架,更不怕被任何扭曲的思想遗弃。
•俞敏洪说:“有钱和值钱是两个概念。值钱的人早晚会有钱,因为值钱的人都有足可夸耀的某种能力,凭借这种能力,他不仅可以安身立命,还能积累财富,这样的人甚至连存钱都不需要。”
•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和人格,没有比看他如何赚钱和如何花钱更好的方式了。如何赚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见识与气魄;而如何花钱,甚至比如何赚钱更能精确地呈现其人格深处的“气味”。
•负能量如果没有梳理和表达出来,它就只能被隐藏和压制。当人们不被允许去表达负面的感受,只能表达正面的感受,那些负面的情绪都被否认、逃避和隔离时,人们就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一个真正财务自由的人,必然是金钱、时间和心灵都已经自由的人,他有钱有闲还有一颗自由的心,其中心灵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对你而言,重要的事根本不是与他人争抢资源,而是把你自己变成某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活出你自己。
•生活的残酷在于,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拼尽全力追求的梦想,想要拥有的幸福,是那些别人早已拥有并且感觉特别稀松平常的东西。
•女同胞们要牢记《大话西游》中唐僧的教诲:你想要哇?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
•讲道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有时还是最差的方法。道理让其他人去讲就好,你要做的就是让你爱的人知道你与Ta是“一国”的,你坚决站在Ta那边。
•我想,女人的归宿,既不是自己,也不是男人或者爱情,而是在独立的自我与热闹的关系中寻求一个平衡。一个女人若只有自己,恐怕实在太寂寞了,但只活在关系中,恐怕又实在太痛苦了。
•“爱”并不像小品中说的那样,一个人把自己最爱的东西让给对番而是给对方他真正爱的东西。
•“夸奖别人,意味着有能力感受到别人是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感受别人好的时候,就会将自己感觉为不好的,所以,夸奖别人实际上需要非常好的心理功能才可以做得到。”
•家不是一个争辩到底谁对谁错的地番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可现实是,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很多情侣和夫妻之所以发生矛盾和冲突,就是因为争论对和错,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伴侣是错的,都要求伴侣听自己的,结果两个人互不相让,于是发了严重的冲突。
•就像你打游戏通关,如果这一关没有闯过去,那这关就要不停地重复。如果闯关成功,不仅技能大增,还可以进入下一关……任何改变都是一次冒险,但如果不愿意冒险,就只能困在旧有的模式中,就像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重复着痛苦的命运。
•聪明的女人不会执着于让男人说“我爱你”,因为听这句情话除了让耳朵爽点外,真的没什么用。
•刘若英谈到她和先生钟石的认识、相恋时说:“丰富有趣的女人,最能吸引男人。男人就是这样——你黏着他,他就想办法要逃;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心灵都打理好,不依赖他,不试图套牢他,他就会对你产生好奇,就想和你待在一起,就想和你结婚。”
•无论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还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我以为”,往往会造成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误会和矛盾频生,自己内心也会纠结、委屈,怨恨情绪较多。
•现在,都市中很多职业女性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很大,她们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她们有自己的收入,但舍不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她们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家人身上,却不懂得把关注度和时间给自己。
•我欣赏那种舍得送礼物给自己的女人,她们努力工作自己挣钱,也洒脱地花钱,并将钱花在自己身上:给自己买鲜花,送钻戒,买高品质的生活用品,出国旅行,接受更多的培训和再教育……女人愿意为自己花钱,送自己礼物,是爱自己、让自己快乐的方尸也是独立自主的表现。
•在中国,大多数人都在为面子而活,很难有“个性解放”,一个人要按自己选择的道路去发展也十分不容易……学会尊重自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艰难又漫长的旅程,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因为她们还要挣脱“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沉重枷锁。
有5000万存款依然焦虑的人生
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
我曾经在豆瓣上发过一条广播:“大学的时候和室友一起逛超市,因为穷,为了省钱,看到便宜和打折的食品和日用品就买了很多。因为买的东西太多,两个女孩子力气小拎不动,超市离学校又有点远,于是打车回学校。原本是为了省钱,结果省的钱还不够车费。一个人做事情别忘了自己的初衷。”后来再看自己写的这段话,我意识到自己最后的总结并不准确,我之前的分析表明了:贫穷导致认知和判断力的下降。
哈佛大学教授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沙菲尔(Eldar Shafir)的研究表明:匮乏会导致人的认知和判断力的下降,无论这种匮乏是金钱上的还是时间上的,人的思维方式都会受其影响。
“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这种“心力”为“带宽”(bandwidth)。“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简单来说,就是给拥有“稀缺头脑模式”的穷人一笔钱,或者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穷,遇上各种兼职的机会都会盲目又拼命地抓住,做家教,发传单,在咖啡馆做服务生,在时尚杂志做推销员,做销售……只要能赚到一点钱,我并不在意这些工作对我个人成长、未来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因为“带宽”不够,我要为这些低薪的工作奔忙,再加上当时还有学业上的压力,贫穷让我更加短视、狭隘、急功近利。后来,虽然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但因为缺乏在专业的公司实习的经验,又遇上金融危机,我的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很低。于是,我领着低工资过了贫穷的一年。
曾有几个大学毕业不久的网友向我咨询职场问题。他们的情况大致如此:农民或者小镇工人的子女,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上广”打拼,做着忙碌又薪水不高的工作,干了几个月就受不了,觉得工作太累,薪水太低,于是冲动之下辞职。他们原本想利用辞职后的这段时间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适合和喜欢做什么工作,但因为存款不多,大城市生活的压力又大,眼看着钱快花光了,没法静下心来好好找工作,焦虑之下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先干起来,可是,这份新工作薪水还是不高,还是自己不喜欢的,他们又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
他们在不自知中陷入“金钱的匮乏——摆脱匮乏引起的焦虑和痛苦——决策错误,无效逃离——匮乏维持或加剧”这一循环模尸我称这种模式为“匮乏模式”。
通常我会建议他们一方面节衣缩食,继续工作下去,这是为了存钱,缓解金钱匮乏导致的焦虑;另一方面,我会建议他们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去探索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如果他们的工作不仅薪水低,还异常忙碌,周末还需要加班,我会建议他们换一份不那么忙的工作,以此扩展注意力 “带宽”,利用空余的时间学习和思考,为审视自己的行为和重新选择赢得空间。
当一个人过分关注稀缺资源并陷入焦虑的时候,他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会下降,导致他做出更多错误的选择,然后一不小心陷入“匮乏模式”。当一个穷人陷入金钱和时间的双重匮乏时,如果他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做出调整,就会因渴望逃离痛苦和焦虑而更快地陷入“匮乏模式”,最后整个人的生活都将陷入混乱和毁灭。
(咨询特价) 年,英国大奖得主卡莉•罗杰斯(Callie Rogers)把近190万英镑奖金挥霍在疯狂购物、吸食、交朋结友以及隆胸手术上,后来,她又开始从事女仆的工作,因为她破产了。198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奖得主威廉姆•巴德•珀斯特(William Bud Post)把超过1620万美奖在豪宅和汽车以及糟糕的生意上,后来珀斯特宣布破产,在向一位要债人开后身陷囹圄,最终于2006年在潦倒中死去。这些并不是特例,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调查显示,最近20年来,欧美的大多数头奖得主在中奖不到5年时间里,都会因为挥霍无度等原因变得穷困潦倒。这个调查显示,美国中奖者中奖之后的破产率高达75%。
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奖者破产?有的人说,他们运气用光了或者遇人不淑。我也在网上查过相关的资料,有研究者认为:玩家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均低于平均水准,他们的理财能力往往有限。另外,中奖者的头脑中可能还存在一种被行为经济学家称为心理账户的现象,对中奖得来的钱抱着随意的态度,不像对辛苦挣来的薪金收入那么谨慎。小熊老师的解释是:那些中的人的观念停留在穷人层面,他们自身的财富已经超越他们的理念,最后决定他们人生的不是现有的财产而售念,他们不懂得像富人一样思考。他进一步说:这个人穷在自己的心理,给他多少钱、中多少都填补不了。
我个人比较认同小熊老师的观点,这与穆来纳森所说的“稀缺头脑模式”异曲同工。穷人长期匮乏和紧张的状态会促使他们陷入“稀缺头脑模式”,即便后来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模式纠缠很久。
很多成功故事和信息似乎都在表明:贫穷这种逆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会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去努力超越自己,现在五六十岁的成功企业家中有不少人从小家境就非常贫困。松下幸之助也曾说自己成功的秘诀之一是“贫穷让我知道只有奋斗才能成功”。但这些只是特例,这与个人强大的内心素质和抓住机遇有关。现实生活中更普遍的现象是,贫穷像一种慢性病毒,中了这种病毒的人连心智都会被其腐蚀掉。贫穷对人最大的伤害不是肉体上受了多少苦,也不是为了生存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而是影响一个人的心态和思维方尸那种心理的金钱匮乏感,会让穷人难以摆脱贫困。就算有幸摆脱了,他们也不易自在地做富人。
作家杰克•伦敦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叫《热爱》。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他的伙伴抛弃了,他独自在荒原上寻找出路。冬天逼近了,环境十分恶劣,他一点食物也没有,而且他的腿受了重伤不停地流血,他只能蹒跚前行。就在身体非常虚弱,匍匐在地上一点点挪动身体的时候,他遇见一匹同样饥饿且生病的狼,这匹狼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伺机猎取对方。最终,他咬死了狼,借着吸食狼血获得的力量,他爬到海岸,被一支科学考察队救下。
小说的内容让我震撼,但更让我震撼的是这个淘金者获救之后的表现。他的身体恢复健康,神志也很清楚,但每当他看到美食被人吃进肚里时,他就会焦急难耐,人们每咽下一口食物,他的眼里就会流露出一种深深惋惜的神情,每逢吃饭的时候,他免不了要憎恨那些人。他总是无法摆脱恐惧,总怕粮食维持不了多久,他不停地向厨子、船舱里的服务员和船长打听食物储藏的情况。他像乞丐一样向每一名水手伸出手讨要硬面包,然后把那些面包储存起来,在他的床上和褥子里以及每一个角落里都塞满了硬面包。
这个故事让我看惮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人,不论有多少食物摆在他面前,他依然难以忘记饥饿的感觉,依然难以忘记和狼搏斗的情形,他依然要在丰衣足食的日子里囤积食物。
穷人往往在有钱之后也难以摆脱内在金钱的匮乏感,成为有钱人的他们感受到的匮乏感不是现实层面的,而是心理层面的。他们中有的人像中头奖的穷人一样,很快将金钱挥霍掉,重新变穷;有的人通过不断挣钱、不断消费来填补内心的匮乏感。那些过度消费、无法节制自己购物欲的女性有一部分就属于这一类,她们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虚荣和贪婪,而是出现了内在金钱的匮乏感。还有的人终其一生都过分关注和追求金钱,完全被金钱所控制。
我有个朋友的同事,他们是一对夫妻,都在比较大的国企上班,收入不错又稳定,他们在上海的中环以内已经有三套房子了。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已经是富人,但他们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对金钱的匮乏感。他们在夏天最热的时候都不开空调,经常将办公室厕所中的卷纸带回家,家里的家具都是捡别人扔掉的。两个人每个月节衣缩食,为买下一套房子而努力攒钱。因为对自己和他人都抠门得太厉害了,他们的行为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看来荒诞得近乎可笑。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原来,这对夫妻各自都经历过长期的贫穷和住房的紧张。
有个朋友的母亲60多岁,年轻的时候穷怕了,留下一句口头禅:“留着,以后用得着。”当她从乡下搬到儿子在城里的大房子里住的时候,总是喜欢在外面的街上捡点破烂回家囤积起来,包括各种各样的垃圾袋,每次家人劝阻她,她都要说那句:“留着,以后用得着。”
那些对金钱充满匮乏感的人,他们对金钱的焦虑有时是不太现实的,心理学家张怡筠就见过一个拥有5000万存款还活得非常焦虑的女人。
如果一个人在心里对金钱充满匮乏感,他的这种穷是心理上的穷,给他多少钱都无法让他有富足的感觉,即便他看起来是个富人,其本质上还是一个穷人。他把钱看成中最重要的东西,过度追求金钱,受金钱的奴役,没有享受到物质富足带来的心灵的自由和平和。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充满对金钱的富足感,即便他现在看起来是个穷人,因为拥有“带宽”思考未来,他能够像富人一样思考,能够克己自律,克服短视和急功近利,对未来进行规划,相信金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眷顾他。